• Search
  • 众星“塌房”之际,追星党的路在何方?

    写在前面

    📝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《南医春华秋实》。

    写这篇文章时,我没有翻阅任何推文,也未参考外界素材,只是将内心的思考一吐为快。若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

    为了减少争议,我尽量避免点名公众人物;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立场,意在表达思考、引发共鸣,而非制造对立。

    关于“追星党”这一称谓,本想沿用“追星族”,但考虑到如今“应援群”“打投团队”等组织形式,“党”字反而更贴切,更能体现这种群体的情绪与凝聚力。

    至于“塌房”这个词,它的精准流行,是当代网友语言创造力的体现。既然“房塌了”,不妨也跳出圈层,去寻找新的归属与方向。


    一、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?

    谈论“追星党的路”,首先要厘清一点:追星本无对错,热爱从来不是罪过。真正值得反思的,是信息的洪流如何搅动我们的情绪、动摇我们的认同。

    但我想说:Duck 不必。

    看到某明星“翻车”的热搜,第一反应总是“还好不是Ta”——这种疲惫的心理自保,难道不是一种内耗?我们何苦如此折磨自己?

    娱乐圈真假难辨,“一手资料”往往并不可靠。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,学会信息分辨能力,已是追星党必修课

    同时,我们也应反观自身。在网络世界中,满屏的“老公老婆”喊声令人眩目,但真正了解偶像的人又有多少?沉迷虚拟幻想,只会削弱我们的判断力。

    真正的热爱,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共生。最好的方式,莫过于线下见证——哪怕成本高,也值得为初心验真。因为热爱,从来不惧现实的考验。


    二、竭泽而渔?不如“鸟枪法”

    所谓“鸟枪法”,就是广撒网,多粉几个。

    听起来似乎像“墙头草”,但在如今塌房频发的语境下,这种策略反倒是生存智慧

    多看、多爱、多比较,反而能在偶像崩塌时保持心态稳定,也有助于拓展视野、提升审美弹性。

    哪怕喜欢很多人,关键时刻仍能坚定站在所爱身旁。表面随和,内心坚定,这才是成熟的追星姿态。


    三、兼收并蓄,百花齐放

    与“鸟枪法”异曲同工,“兼收并蓄”更多指向文化层面的开放与包容。

    有人讽刺喜爱海外偶像的人“崇洋媚外”,但在我看来,真正成熟的追星党,应当拥有开放的视野与独立的审美

    韩国的训练体系、欧美的专业精神,都值得学习借鉴。就像“师夷长技以自强”,文化的交流与碰撞,恰恰是进步的催化剂。

    从最早的 EXO,到2018选秀风潮的爆发,再到“倒牛奶事件”后的集体熄火——那些年的《偶练》《创造101》《青你》,每一个周六、每一场成团夜,都是青春的投影。如今回望,恍若隔世


    写在最后

    我们所说的“出路”,终究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过程。

    但请相信,真正热爱的人,不会因塌房而丧失信仰。相反,正是信仰的坍塌,反而让我们更坚定地明白:追星,不是盲目地追随谁的名字,而是坚定不移地追随自己对热爱、梦想与成长的忠诚。

    愿每一个追星党,都能在坍塌声中守住初心,不被喧嚣扰乱,不因幻灭而遗失自己。

    ——真正的光,不会因一次坍塌而熄灭。


    写于 佛山顺德
    南方医科大学
    2025年5月10日